《说文解字》第475课:细说“诟”字,什么是“诟病”?
(痴公子杜撰芙蓉诔)
此外,诔还用来指祈祷以求福。也作“讄”(见上一课),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子疾病,子路请祷。子曰:‘有诸?’子路对曰:‘有之。诔曰:祷尔于上下神祇。’”孔子病重,子路请求祈祷。孔子道:“有这回事吗?”子路答道:“有的;《诔文》说过:“替你向天神地祇祈祷。”这里的“诔”指的祈祷,实际上应当写作“讄”。
“诔”的小篆写法如图:
(诔的小篆写法)
2、謑。读音有三个:
(一) x%u1D0。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《说文解字》标注的读音,给出的解释是:“謑,耻也。从言,奚声。䜁,謑或从奊(xi%uE9)。”形声字。本义是耻辱。与“诟”组成专用词“謑诟”,指耻辱;诟骂。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:“謑,謑诟,耻也。”《集韵·齐韵》:“謑,謑诟,小人怒。”王逸《九思·遭厄》:“起奋迅兮奔走,违群小兮謑訽。”洪兴祖《楚辞补注》:“謑,小人怒。”奋起迅速往外逃,避开群小的诟骂。
(傅抱石《屈原》局部)
(二) xi%uE0。怒言。这个读音出自《广韵》。《广韵·祃韵》:“謑,怒言。”
(三) x%uED。“謑髁(k%u113)”。不正貌。《集韵·齐韵》:“謑,謑髁,不正貌。”《庄子·天下》:“謑髁无任而笑天下之尚贤也。”陆德明释文:“謑髁,讹倪不正貌。”邪曲不正,没有才能,可是讥笑天下有大贤人。
“謑”的小篆写法如图:
(謑的小篆写法)
3、詬(诟)。读音有两个:
(一) g%uF2u。这是中会书局注音版《说文解字》标注的读音,给出的解释是:“诟,謑诟,耻也。从言,后声。”形声字。本义是耻辱。《玉篇·言部》:“诟,耻辱也。”《左传·定公八年》:“公以晋诟语之。”杜预注:“诟,耻也。”(卫灵)公把所受晋国人的侮辱告诉他们。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行莫愧于辱先,诟莫大于宫刑。”没有什么行为比使先人受辱这件事更丑恶了,没有什么耻辱比遭受宫刑更严重了。
(司马迁像)
诟又引申为怒骂;辱骂;指责。《玉篇·言部》:“诟,骂也。”《左传·哀公八年》:“曹人诟之,不行。”杜预注:“诟,詈( l%uEC)骂也。”曹国人怒骂他,他就不走了。
《礼记·儒行》:“今众人之命儒也妄,常以儒相诟病。”郑玄 注:“诟病,犹耻辱也。”现在很多人自命为儒但却有名无实,所以才往往被作为耻辱来讲。这里的“诟病”的“诟”,用本义“耻辱”,但现代汉语还用“诟病”这个词,但词义中融入了引申义“辱骂、指责”的意思,合在一起,“诟病”的意思就是:指出他人过失(耻辱)而加以非议、指责、辱骂。
诟,还指花言巧语。《广韵·候韵》:“诟,巧言。”清代徐鼒( z%u12B)《小腆纪年·清世祖顺治元年六月》:“乃诟逋于柳,柳尽出其赀。”用的就是这个意思。
此外,诟还是姓氏,《万姓统谱》有载。
(二) h%uF2u。这个读音出自《广韵》。愤怒。《广韵·候韵》:“诟,怒也。”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。
“诟”的小篆写法如图:
(诟的小篆写法)
(【说文解字】之475,部分图片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