璇玑琴轸试用初评-大音实验室
查看: 9083|回复: 22
璇玑琴轸试用初评-大音实验室
荐
[复制链接]
陆游
陆游
当前离线
积分529
电梯直达
岳山
发表于 2014-7-4 09:09:14
|
只看该作者
|只看大图
|倒序浏览
|阅读模式
本帖最後由 陆游 於 2014-7-4 09:22 編輯
璇玑琴轸试用初评
大音实验室研究员 罗烈刚
刚刚将一张老琴换上丝弦,同时试用了璇玑琴轸,几点心得供大家参考:
优点:
1. 岳山处上弦的确方便:用制动垫圈的位置来调整绒扣长短非常准确快速,很聪明的想法。
2. 调节行程很大,音程至少有5度以上,比传统的2度左右余地大多了。
3. 完全杜绝了传统绒扣拧紧后容易打滑的缺点。
4. 琴轸拧动平滑,较省力,容易估算调整程度,微调更准确。这样用丝弦在不弹时可以把易断的6、7弦放松,因为拧回来较容易。其实不弹时也可以把所有弦都放松,减少岳山受压的时间(特别是用钢弦时张力大),更好的保护琴体。西方的弦乐器和大部分其它中国弦乐器都是这样保护琴体的。
有待改进之处:
1. 六角螺杆尺寸偏大,经常有在轸池孔内受阻不能插到底的问题,导致绒扣太短,蝇头外挂。
2.遇到岳山尺寸异常时,绒扣调节太麻烦,建议改进。事实上我建议根本不用绒扣,仿效古筝的改革,直接把弦旋入轸内,这样也就不需要打蝇头并调节其位置,这样再增大调节行程就可以不用上弦了(雁足处最好加不碍眼的拉弦板,分开七条弦,互相不影响)。
为什么要死抱某些“传统”呢,仅仅因为“好看”?难道小提琴不好看,二胡也不好看?上弦的麻烦事实上大大抬高了学琴的门槛,排斥了很多对上弦望而生畏的爱好者。其它弦乐器根本就没有这样的麻烦,谁都能上弦。而看看古琴,一次上弦服务要上百甚至几百 ,同时浪费大量的人力时间,如此之笨的上弦法真是绝无仅有,而且绒扣蝇头还造成不少影响音色的问题。古人如此是他们很聪明, 因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是最佳的办法之一,而现在的技术条件下再维护这种“传统”的人我只能认为是“别有用心”。
另外,璇玑琴轸对音色的影响,初步看来微乎其微,而且要有也有是好的影响, 因为其绒扣的材料为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,比弹性模量高,振动性能好。具体数据将发给璇玑琴轸专利者本人。
实验室
收藏2
支持1
反對0
相关帖子
• “招鹤回鸣”之谜 - 大音实验室
• 大音实验室罗氏古琴音色评测软件v1.2正式发布
回复
举报
丙丁
丙丁
当前离线
积分171
一徽
发表于 2014-7-4 11:10:27
|
只看该作者
(雁足处最好加不碍眼的拉弦板,分开七条弦,互相不影响)。
----------我也有这想法,象吉他一样用弦钉,过段时间按这方法做把琴。
点评
perk
大胆去试,但记得几年后回来再看看此贴:)
发表于 2014-7-4 13:44
回复
支持
反對
举报
逍遙竹郎
逍遙竹郎
当前离线
积分198
二徽
发表于 2014-7-4 13:17:49
|
只看该作者
如果不考慮傳統,直接安裝像吉他的調弦器不是更好嗎
点评
丙丁
做把琴自己用倒未尝不可
发表于 2014-7-4 14:47
回复
支持
反對
举报
glodash
glodash
当前离线
积分618
三徽
发表于 2014-7-6 12:03:28
|
只看该作者
感谢大音的评测!事先没有给我打招呼,所以我看到的晚了。这也说明陆游老弟做人方正,知无不言,客观独立。这种精神现在真的是太珍贵太少见了!
璇玑琴轸发明过程中所经历的大部分痛苦,不是原理验证和原型制作,而是产品化的过程。和我们常见的西洋乐器不同,古琴是没有任何标准的(尽管还出了个国标),这被很多人认为古琴因此有了斫琴师的个性,如此正是古琴迷人之处,云云。迷人与否我不清楚,反正我是被迷的找不到北。做产品就要考虑绝大部分用户能够方便地使用,但一款附件如何才能够适应古琴的千琴千面?因此折衷、妥协是必然的,分型号也是不得已的。为此我尽可能收集大江南北古往今来的古琴尺寸的分布,以期以最少的型号覆盖最多的古琴,但是其结果仍然有例外,这也是可以想见的。举两个例子:
六角杆的尺寸受制于两个因素,太小则内孔容纳的绒扣根数要相应减少,伤弦;太大则也许有的弦孔塞不进去。最后调查了绝大多数弦孔直径为4mm左右,按此设计六角杆。但是仍然看到了某家琴弦孔只有3mm的,还有的用钻头两边对打,两面看都在位置上,但孔的内部不直,都不行。
岳山高度和琴头厚度不一,绒扣多长为好。也是不得已,做了两种型号,还定义了一个“额岳高”的概念。毕竟要求用户自己通过解开绳结来调节绒扣,太麻烦,不太现实。
这样看很多问题因绒扣而起,不要绒扣好不好?好,非常好。还能顺带把上弦难的问题一并解决。取消绒扣违背传统吗?不违背,违背的只是我们很多人内心的所谓古琴审美习惯。要知道瑟在首岳处就是一头扎到腹内的,曾侯乙墓出土,公元前433年就是如此,还不够老吗?琴轸都机械了,绒扣就不敢改了吗?做了初一为什么不敢做十五?以上都是"我曾经问个不休"反复拷问自己的问题。
但最终我还是妥协了。毕竟产品化是最大、最优先的诉求。这不是我要不要赚钱的问题。再好的概念没几个人用都是白搭,我做这个不是用来自我欣赏,在朋友圈里炫耀的。要有很多人用,你就必须照顾最挑剔的、最保守的那些人,更何况这些人并不是少数。多为难为难自己,少为难为难用户。等用的人多了,理解了璇玑琴轸的原理和发明人的一片苦心,普遍觉得绒扣其实也没什么必要了,再进一步推进吧。
世界上的很多事情,很多都是靠妥协推动的。学会妥协的人,才是内心强大的人。
再次感谢陆游老弟,古琴需要很多的理科男,加油!
回复
支持
反對
举报
陆游
陆游
当前离线
积分529
四徽
楼主|
发表于 2014-7-6 15:26:45
|
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後由 陆游 於 2014-7-6 15:36 編輯
不必如此过奖,还激动得我半夜起来回帖。做个诚实的人本来就是幼儿园的道理,不过现今的社会认为能骗人才是能人。废话少说。大音和本人会不遗余力的推动古琴的改革,包括取消绒扣,最后还要消灭”大师“,与兄共勉。
关于"维护传统"这个话题,我再捅个篓子:某些人天天挂在嘴边的"传统",特别是"中国传统",只是他们用来区别于”普通人“的一个行头,以显示自己”品味高雅“,”学识渊博“ - 小资是也,学霸是也,财迷是也。当我拿出真正的”传统“,比如我的诗词,这些人视而不见,而对于那些个八卦帖子乐此不彼,何其怪哉 - 难道叶公如此之多?
回复
支持
反對
举报
丙丁
丙丁
当前离线
积分171
五徽
发表于 2014-7-7 08:26:36
|
只看该作者
陆游 發表於 2014-7-6 15:26
不必如此过奖,还激动得我半夜起来回帖。做个诚实的人本来就是幼儿园的道理,不过现今的社会认为能 ...
传统也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,时间积累长了,就成为新的传统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点评
陆游
所以我都是给你们这些”低水平“甚至”不入流“的来科普。:-)
发表于 2014-7-7 08:42
陆游
这是常识,不过这儿都自认为大师,这种低级道理他们是不屑一顾的。
发表于 2014-7-7 08:37
回复
支持
反對
举报
陆游
陆游
当前离线
积分529
六徽
楼主|
发表于 2014-7-7 08:35:29
|
只看该作者
"古琴是没有任何标准的(尽管还出了个国标),这被很多人认为古琴因此有了斫琴师的个性,如此正是古琴迷人之处,云云。迷人与否我不清楚,反正我是被迷的找不到北。" - 真是幽默。我也被这儿的各种”规矩“给迷的找不到北:不许批评,不许侮辱国格,不许谩骂,不许与主题内容无关。。。就是不规定”不许说谎“。
回复
支持
反對
举报
年年有余
年年有余
当前离线
积分45
七徽
发表于 2014-7-10 16:21:47
|
只看该作者
怎么还禁言了么?
回复
支持
反對
举报
03ux
03ux
当前离线
积分227
八徽
发表于 2014-7-10 17:29:21
|
只看该作者
年年有余 發表於 2014-7-10 16:21
怎么还禁言了么?
最核心的机械原理没弄懂
回复
支持
反對
举报
柳生
柳生
当前离线
积分52
九徽
发表于 2014-8-6 19:33:10
|
只看该作者
原理就是螺母旋转紧弦,六角形垫防止螺母旋转。
只是价格太贵了,我想买几个螺丝自已改造下。可能不是很美观,应该功能没有问题。
回复
支持
反對
举报
柳生
柳生
当前离线
积分52
十徽
发表于 2014-8-12 18:18:17
|
只看该作者
C:\00 FOLDER\aa.jpg
设计完成,选时间加工。
点评
perk
山寨别人专利好像不太好吧
发表于 2014-8-12 20:22
回复
支持
反對
举报
柳生
柳生
当前离线
积分52
十一徽
发表于 2014-8-13 12:11:47
|
只看该作者
买了几个螺丝,钻个洞。
不算山寨专利吧。
回复
支持
反對
举报
柳生
柳生
当前离线
积分52
十二徽
发表于 2014-8-13 15:38:53
|
只看该作者
附个图,
aa.JPG (46.12 KB, 下载次数: 23)
下载附件
2014-8-13 15:38 上传
回复
支持
反對
举报
柳生
柳生
当前离线
积分52
十三徽
发表于 2014-8-25 18:16:24
|
只看该作者
已制作完成,也不用蝇头了,像古筝一样弦直接穿下去。上弦方便了,可以调弦还是不是很灵敏,弦与岳山有较大摩擦力,导致微紧琴轸时弦不张紧,紧较多时又超过了想调的范围。有蝇头的话可以用左手推蝇头帮忙,没有蝇头也是有些不方便。
IMG_20140819_221823.jpg
(417.96 KB, 下载次数: 22)
下载附件
2014-8-25 18:15 上传
回复
支持
反對
举报
陆游
陆游
当前离线
积分529
徽外
楼主|
发表于 2014-8-25 18:46:00
|
只看该作者
愿意动脑筋总是好的,大音实验室支持这种精神。
回复
支持
反對
举报
柳生
柳生
当前离线
积分52
16樓
发表于 2014-8-26 15:35:38
|
只看该作者
我是铣床操作员,加工零件是我的工作,音乐是爱好。
回复
支持
反對
举报
陆游
陆游
当前离线
积分529
17樓
楼主|
发表于 2014-8-26 19:44:46
|
只看该作者
柳生 發表於 2014-8-26 15:35
我是铣床操作员,加工零件是我的工作,音乐是爱好。
大音需要你这样的踏实的员工
回复
支持
反對
举报
fyh101
fyh101
当前离线
积分11
18樓
发表于 2014-9-4 16:22:33
|
只看该作者
继承+发展。
在不破坏传统的前提下可以接受!希望有更多的专业人士去研究。
回复
支持
反對
举报
Doreen
Doreen
当前离线
积分90
19樓
发表于 2014-9-12 02:27:04
|
只看该作者
人类随着年龄的渐增,会产生一种对新事物学习和接受的惰性,慢慢地会习惯墨守成规,或者遵照内心的已沉淀的知识框架对新事物进行主观式的所谓“客观”评价。而传统和发展,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,知识结构的冲击是必须的,而核心是思想不变,其他都是枉然。
回复
支持
反對
举报
tacomomo
tacomomo
当前离线
积分421
20樓
发表于 2015-5-4 07:33:28
来自手机
|
只看该作者
谢谢楼主了
楼主辛苦了
谢谢分享
回复
支持
反對
举报
虚竹
虚竹
当前离线
积分25
21樓
发表于 2019-6-1 20:28:04
|
只看该作者
事实上我建议根本不用绒扣,仿效古筝的改革,直接把弦旋入轸内,这样也就不需要打蝇头并调节其位置,这样再增大调节行程就可以不用上弦了。
这个想法太好了!
回复
支持
反對
举报
陆游
陆游
当前离线
积分529
22樓
楼主|
发表于 2019-7-5 22:18:04
|
只看该作者
虚竹 发表于 2019-6-1 20:28
事实上我建议根本不用绒扣,仿效古筝的改革,直接把弦旋入轸内,这样也就不需要打蝇头并调节其位置,这样再 ...
事实上我研发的新型上弦器在2016年初就成功了,但是就是那时候开始与天一和蒋某人有了大矛盾,所以没有继续推进产品化。由于我马上要携全家回北美,将来也不会再回中国发展了,所以有兴趣者我可以转让专利权。
回复
支持
反對
举报
suntsang
suntsang
当前离线
积分3
23樓
发表于 2019-9-13 16:31:18
|
只看该作者
蝇头可以不去,螺杆中间钻孔在监测领域用得很多了。
回复
支持
反對
举报